在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路上,一座红色楼体赫然而立,它就是空间激光通信产业园。园中有来自北京、深圳、长春等地的8家商用航天企业,他们都是为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卫星组网激光通信终端做配套的。
公司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晶、谭立英科研团队技术进行产业转化。团队自1991年就开展了卫星激光通信技术研究,目前已研制激光通信终端50余台套。3颗在轨型号卫星,涵盖了高中低轨及深空月地激光通信。
卫星在太空中获取的海量数据如何实时传输回地面?用激光光束在空间架设传输“光缆”。33年前,面对我国急需建立空间实时信息网络,哈工大教师谭立英大胆设想。彼时,不仅普通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连业内专家也都望而却步。丈夫马晶坚定地选择与她共同研究。没有外界的支持,他俩从学校借来一间简陋的地下室,将实验室报废的仪器捡来、重新组装,拿出家里的积蓄和微薄的工资向着心中的梦想迈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10月,我国首次星地激光通信链路试验圆满成功,铸就了联天通地的信息高速公路,使我国在空间高速信息传输这一技术尖端领域走到世界前列。马晶、谭立英率领的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团队因此摘得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为了加速这项重大成果转化应用,2016年,马晶、谭立英夫妇带领科研团队创办了公司。截至目前,公司已设计研制激光终端并在轨飞行了6代产品。
对光束信号的高精度捕获犹如“针尖对麦芒”。谈及研发的艰辛,谭立英说:“产品要求的精度特别高,每一个小细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所以我们每时每刻对系统的每一部分都不能有任何松懈。”
公司成立8年来,产业化建设融资等总投资超10亿元。谭立英说:“我省科技部门不仅对公司的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给予项目支持,还主动上门服务,帮助我们进行技术合同登记,最大限度地享受税收减免政策。”目前,公司研制开发的各类系列激光通信终端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且光电元器件可实现全部国产化。激光终端的各个部分已形成模块化,具备批量化商业化生产能力,可年产卫星组网激光通信终端数百余套,是国际上首家具备此能力的公司,使我国航天战略激光通信产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来源:黑龙江日报(记者彭溢)